夏天的新州,靜謐、蔥蘢。
6月18日,向家壩蔬菜基地上,務工群眾正埋頭苦干,準備著一道道“辣手好菜”送往各大市場,給舌尖不一樣的體驗。
“現在‘二荊條’價錢好,成本也相對較低,還能避免梅雨季節帶來的損失。”看著掛滿枝椏的青椒,辣椒種植界的‘新手’蔣令笑得合不攏嘴。
此前,蔣令是做辣椒生意賺差價的中間商。從收購再批發轉賣,要墊付收購資金、承受轉運成本,還要承擔辣椒損壞無法變賣的風險,這樣的工作風險高、利潤低。
幾經思量,蔣令決定轉行種植辣椒,并利用原有的市場關系網來保暢銷路。
想著簡單,做起來卻很難,自己不懂種植,也不會管護。本來花錢請了一個辣椒種植高手,誰曾想?竟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“專家”。在育苗初期,眼看著棚里的辣椒苗慢慢枯萎,蔣令心急如焚。
正當他茫然無措時,務工群眾張天新為他指了一條明路:“大家都說‘新青校’的導師會手把手教種植。要不,你找他們看看。”
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蔣令找到了向家壩壩區辦。
在得知其困難后,壩區辦主任秦明新隨即安排了‘新青校’產業發展導師向長會為他指點教學。移栽、施肥、管護、修枝、采摘,每一步向長會都現場指導。
“沒有‘新青校’和向導師,基地辦不成這個樣子。我打算明年再多種點,有導師在,心里踏實。”說起辣椒的種植歷程,蔣令感激不已。
2020年,向家壩壩區采用“基地+公司+大戶+貧困戶”的模式發展辣椒1400余畝,分為二荊條、王中王、遵辣一號三個品種,能滿足市場不同時節的辣椒需求。